close


真愛橋有用嗎

真愛橋真相

真愛橋評價

鄭至航Stark

真愛橋效果

真愛橋評價與真相

真愛橋



※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※
學習有原則的使用你的權利,同時捍衛他人的權利,
民主教育就從向下扎根開始!

● 一個人值多少錢?誰是現代奴隸?
在非洲,用30歐元就能買到一個兒童;在德國有20萬人因非法居留遭到雇主剝削;目前全球約有240萬人口販賣受害者,人口販子以提供海外機會為誘餌,在東歐、亞洲、非洲或拉丁美洲國家吸引婦女上鉤,常常卻在西歐、北美和亞洲將她們賣為娼妓;而全世界估計有2,700萬人過著隸屬他人、不自由的生活……

「比起共利意識,共罪意識所提供的反思性更重要。那些對國家暴力視而不見的人們,以邪惡的平庸,容忍了暴力持續進行,支持了暴力持續長大,因而也是暴力的一員。」──楊翠

人性中的殘忍與貪婪,正在你我的身邊上演。


◎為什麼每個權利都來自於其他權利?
◎仇外是如何產生,歧視又是如何開始的?
◎以正義為名:難道民主不會傷害人權嗎?
◎我們該怎麼擁有市民勇氣,又該如何運用?

你曾試著和別人討論、或者為你的孩子解釋「什麼是民主,什麼是人權嗎?」這樣的題目雖然宏大,卻是身為一個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。

資深記者、現為德國暢銷作家克莉絲汀.舒茲-萊斯擅長用生活化的例子,向年輕讀者介紹上述的抽象概念:像是以被霸凌的情境,來解釋人類的尊嚴始於免於恐懼的自由;以被當成商品販賣的非洲兒童,說明今日人權仍被踐踏的境況;以仇視外國人的事件,點出歧視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複製;以氣候變遷和低工資,說明我們的行動對其他國家的影響。讀完之後,我們將了解何謂民主及人權,並且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周圍的世界,或許,也會做出更有自覺的行為。

本書特色:
◎收錄沈清楷?楊翠兩位老師的精闢導讀;
◎作者專為年輕讀者撰寫,文字流暢易讀,卻不流於刻意討好;
◎書中共有75個子題,每個子題皆可做為課堂延伸討論的題目;
◎搭配得獎插畫;內容要點與註解並以特別色做出區隔,一目了然!


●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沈清楷:
本書透過堅持基本人權價值等眾多不同組織的介紹,不僅對照出那些虛弱悲觀靈魂的自怨自艾,而助長了壓迫與自私,也提醒了我們:是否對那些一波波正向我們侵襲而來的不公平浪潮渾然不覺?是否我們對人如何朝向共善的想像依舊不足?

●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楊翠:
本書強調自覺式民主,從近身開始,從小處做起:「你並不需要因此去非洲挨餓,維護人權是從我們的門前開始。」而這樣的人權實踐,絕不能以剝奪別人的權利為階梯,甚至為目標。因為,沒有一種人權叫做「我有歧視別人」的人權,沒有一種人權叫做「我有捍衛自己特權」的人權。烏托邦還在彼岸。而我們已經啟程,朝向那一方人權國度。這本書,是為我們引路的手邊書。

●作家/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:
當言者諄諄,聽者藐藐時,代表說話者已在眾生喧嘩的後現代中失去發言權了。因此我們需要閱讀《捍衛權利的基本知識》,重新思考在民主、政治、哲學等架構中,我們的素養拼圖因為缺了哪一塊,而無法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發聲者?本書簡明曉暢,以現世為實例,清晰易讀,是德國青少年基本讀物的長銷書籍。期待法政制度多襲自德國的台灣,可以認真研讀這一套書,讓台灣如德國,因為懂得發言,成為世界政經文化的中心!

【各界好評】(依姓氏筆畫排列)
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、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
沈有忠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
周威同國立台東女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、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起人
林育立記者、《歐洲的心臟:德國如何改變自己》作者
林佳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領系教授兼系主任
林倩如建國中學公民社會科教師
林莉菁《我的青春、我的FORMOSA》作者
林靜君南港高中哲學課教師與規畫人
洪偉清華哲學所碩士、里山咖啡老闆、沃草烙哲學召集人之一
梁家瑜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祕書長
許全義台中一中社會科教師
番紅花親子作家
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、《思辨》作者
楊翠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、楊逵文教協會理事長
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
蔡淇華作家、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
蔡慶樺獨立評論 @天下「德意志思考」專欄作者、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
鄭凱元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
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



陳時中表示,目前先由部立醫院、榮民醫院做起,訓練更多專科醫師有評估失智症的能力。雖然診斷專業還是在神經內科或精神科,也只有他們能開立處方,「但整合專業才能去除隔閡,不讓個案被太晚發現,才進得來服務體系。」

向下扎根!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1─「一個人值多少錢,誰是現代奴隸?」:捍衛權利的基本知識

台灣去年失智人口突破26萬人,但失智診斷率僅三成,九成失智家庭未納政府長照網路。衛福部今年起除了廣設失智症共照中心,也擬增加全民對失智症的認識,盼醫界與民眾共同拉起友善網絡,當發現疑似失智個案,早一點帶他就醫確診,讓服務輸送到家。

「我對共照中心的夢想是,這非一個具體的地方,而是散落各地,由各界共同發現並轉介個案到最適合之處。」陳時中說,專科專業發展再突出,都是用在研究、教學與特殊情形,但回到照顧,就應以人為個體出發,是「全人概念」。
台灣去年失智人口突破26萬人,但失智診斷率僅三成,九成失智家庭未納政府長照網路。衛福部今年起廣設失智症共照中心,也擬增加全民對失智症的認識,盼醫界與民眾共同拉起友善網絡,當發現疑似失智個案,早一點帶他就醫確診,讓服務輸送到家。 圖/報系資料照
分享


取消

#div-gpt-ad-1503996040247-0 > div { margin: auto; display: block !important; }為了增加全民失智症認識,避免失智個案遭受不正常對待,且讓診斷時間縮短、增加就醫確診率,衛福部今年5月起於全台設立20個失智症共照中心,目標4年內設立63家。

衛福部長陳時中接受聯合報專訪表示,過去社會對失智症認識非常低,他當完兵那年,姑媽罹患失智症,每隔十分鐘就問他一次「你退伍了嗎」,讓他覺得奇怪,怎麼一個聰明的女強人,對一件事不斷質問,後來才知道是失智影響。